鮰鱼养殖:斑点叉尾鮰的饲养方式和日常管理,塘养、箱养利弊分析
一、 习性
斑点叉尾鮰在江河、鱼塘、湖泊和水库中均能产卵,喜阴暗,集群摄食,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。水温低于4~5℃或高于39℃时停食,生长温度在5~36.5℃,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~30℃。

斑点叉尾鮰养殖在鱼塘选择方面和其它鱼虾养殖都一样,以水源充足、进排水方便为准则。鱼塘底质以壤土为宜,但每茬鱼养完应予以清塘,水深1.5-2m。
三、 放苗前准备
1、老鱼塘清淤消毒
放干塘水,清除塘底淤泥。生石灰按100Kg/亩或用漂白粉30ppm进行消毒。消毒后晒塘两周。晒塘期间应及时修好进排水闸,以便于及时换水。
2、肥塘过滤进水
保持水深60cm,按100Kg/亩施有机肥或化肥(尿素等)2ppm;若投放40g/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,亦可不肥塘,晒塘后进水深至1.5m,调PH值至6.5-8.0即可投放鱼种。

斑点叉尾鮰鱼苗
1、鱼种培育
鱼种培育是将夏花饲养一段时间,培育的规格更大、体质更健壮,鱼种池以3~5亩为宜,水深1.3~1.5米,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。
2、放养方式
斑点叉尾鮰主养,夏花投放大致在6000~8000尾/亩,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。混养可投放夏花1000~2000尾/亩,白鲢夏花2000尾/亩左右、草鱼夏花1000~1200尾/亩、鳙鱼夏花500尾/亩。因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,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鱼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,又可提高水体利用率,增加鱼种总产量,所以我们建议以混养为宜。
3、饵料投喂
饲料以颗粒饲料为主,粗蛋白含量在35%左右,日投饲量占鱼体重3~5%,上、下午各投饲1次。同时可施少量有机肥以培育生物饵料,饲养期为保证水质,注意适量换水。
五、成鱼养殖
1、鱼塘养殖
成鱼养殖成活率高,时间短,对养殖条件要求不高,大多还是鱼塘养殖,面积3~6亩,水深1.5~2米为宜。既可单养,亦可混养,混养效果更好,适宜于和斑点叉尾鮰同塘混养的有草、鲢、鳙、鳊和罗非鱼。
2、饲料配方
饲料原料以鱼粉、小麦粉、大豆粉和玉米粉等为主,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0%,建议在35~42%之间。
3、饲料投喂
饲料建议加工成沉性或浮性两种类型,水温<15℃,投喂沉性饲料;水温>15℃,投喂浮性饲料。日投喂两次,即上、下午各1次,尽量扩大投饵范围。勤巡塘,观察鮰鱼摄食情况,及时调整投饵量。
4、水质管理
斑点叉尾鮰不耐低氧,斑点叉尾鮰在溶氧量>5mg/L时生长良好,溶氧量在3-5mg/L时生长较缓慢,饲料系数增大。低于0.8mg/L时出现浮头,低于0.34mg/L时窒息死亡。
PH值建议保持在6.5~8.9之间。第1年可长至13~35cm,第2年35~45cm,第3年达45~57cm。
六、日常管理与防病
为避免水体后期过肥形成“水华”,鱼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/亩、花鲢40尾/亩。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,晚21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加开增氧机,以保证水体溶氧含量。
斑点叉尾鮰抗病力强,加强巡塘,平时管好水质,一般不会发病。养殖中后期,每月投喂药饵7-10天。药饵可用大蒜素和VC拌料制成,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,还可促其健康生长。
七、起捕
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-1000g时适宜上市。多用拉网捕捞,因鮰鱼的抢食特性,个体差异很大,可捕大留小。捕前半天应停止投喂饲料。